射箭运动比赛规则

室内射箭馆安全规范

室内射箭馆安全规范

室内射箭馆安全规范(中国大陆地区适用)

本规范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》《全民健身条例》及《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11部分:射箭场所》(GB/T 19079.11-2013)制定,旨在保障室内射箭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,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所有经营性及非经营性室内射箭场馆。

重要提示:所有射箭场馆经营者及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范,违反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,将依法承担相应责任。

一、场地设施安全标准

1.1 场地布局规范

  • 箭道长度需符合10米、18米、30米等标准规格,误差不超过±5cm;每条箭道宽度不少于1.2米
  • 相邻箭道间必须设置高度≥1.8米的隔离挡板,材质为阻燃材料,厚度≥5cm
  • 明确划分四大功能区域:发射区(距起射线后1.5米范围)、箭道区(起射线至靶墙)、靶区(靶墙及周边1米范围)、等候区(距发射区3米外),各区需用荧光标识及文字标牌区分
  • 靶墙需采用密度≥30kg/m³的专用箭靶材料,厚度≥10cm,后方设置高密度海绵缓冲层,面积超出靶面外围各1米

1.2 安全防护设施

  • 发射区边缘设置高度≥0.5米的防护栏,防止人员意外进入箭道
  • 靶墙两侧需延伸≥1.5米的侧防护板,防止箭矢偏移造成意外伤害
  • 场地内所有锐角部位必须做圆角处理(半径≥5cm),避免碰撞伤害
  • 配备符合GB 55036要求的消防器材,每50㎡配置1组4kg干粉灭火器,疏散通道宽度≥1.2米
  •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覆盖率100%,每月至少进行1次消防演练

1.3 环境安全要求

  • 照明度:靶心区域≥500lux,发射区≥300lux,无眩光影响瞄准
  • 通风良好,CO₂浓度≤1000ppm,保持空气流通
  • 地面采用防滑耐磨材料(摩擦系数≥0.6),禁止积水或堆放杂物
  • 场地内禁止吸烟,设置明显禁烟标识,配备烟雾报警器

二、器材安全管理规范

2.1 器材准入标准

器材类型 技术参数要求 安全标准
反曲弓 拉力≤48磅,弓片无裂纹,弓弦磨损度≤30% 需通过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
复合弓 拉力≤80磅,滑轮系统运转流畅,无卡顿 附出厂合格证书及定期检测报告
传统弓 拉力≤60磅,弓身无变形,连接处牢固 材质符合GB/T 23463相关要求
箭支 箭头为橡胶/塑料材质(训练用),箭杆强度≥80MPa 尾翼牢固度需通过100次连续发射测试

2.2 器材维护与存放

  • 日常检查:每日开馆前检查弓片是否有裂纹、弓弦磨损情况、箭尾是否松动
  • 定期维护:每周进行拉力测试(误差≤±2磅),每月全面检修一次
  • 存放规范:弓具垂直悬挂于专用架(距地面≥30cm),箭支分类插入箭筒(箭头朝同一方向)
  • 报废制度:弓具使用满5年或累计发射1万次以上必须强制报废;箭杆弯曲度超过2mm立即停用
  • 未成年人使用的器材需单独标识并由教练统一管理,禁止私自取用

2.3 护具使用要求

  • 必须配备护指、护臂、护胸(青少年需强制佩戴)
  • 护具材质需符合GB/T 23463要求,每6个月检查一次磨损情况
  • 初次使用护具前,需由教练指导正确佩戴方法,确保防护效果
  • 护具出现破损、变形等情况时,应立即更换,禁止继续使用

三、人员安全管理规范

3.1 从业人员资质要求

  • 教练需持有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射箭教练员等级证书(至少三级)
  • 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基础急救知识,持有红十字会急救证
  • 每5条箭道至少配备1名专职安全员,需熟悉应急处置流程
  • 从业人员每年参加不少于24学时的安全培训,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
  • 严禁酒后上岗、擅离职守,工作期间需保持高度警惕

3.2 顾客管理规范

  • 准入年龄:年满8周岁(8-12周岁需监护人全程陪同)
  • 健康要求:禁止心脏病、高血压、癫痫等患者及酒后人员参与射箭活动
  • 初次体验者需填写《健康告知书》并签署《安全承诺书》
  • 必须接受不少于15分钟的安全培训,考核合格(演示正确操作)方可进入箭道
  • 着装要求:穿运动鞋(禁止高跟鞋、拖鞋),长发需束起,禁止佩戴影响动作的饰品

3.3 禁止性行为规范

  • 禁止在发射区追逐打闹、使用手机或其他分散注意力的设备
  • 禁止携带易燃易爆、尖锐物品进入射箭区域
  • 发射时身体不得超过箭道中线,禁止转身或侧向发射
  • 禁止空放(无箭发射),以免损坏器材或造成人员伤害
  • 取箭时需得到安全员许可,且同组人员全部停止发射方可进入靶区

四、操作安全规范

4.1 发射前准备流程

  • 教练/安全员协助顾客调试弓具(拉力适配性、握把松紧等)
  • 检查护具佩戴是否正确,确保防护到位
  • 每次发射前观察箭道是否畅通(无人员、无障碍物),靶区无人停留
  • 多人同时发射时,需统一口令(如”准备-发射”),确保同步操作
  • 确认所有人员了解应急停止信号(如吹哨、举红旗)

4.2 发射过程规范

  • 严格采用”站立式”发射,身体与靶面保持垂直
  • 每次只能搭1支箭,拉弓时不得将弓臂越过身体中线
  • 瞄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,应缓慢放下弓具,不得强行发射
  • 发射后需保持姿势2秒,确认箭支飞行方向正确后方可放下弓具
  • 发射完毕后,将弓放回指定位置,不得随意放置

4.3 取箭与结束流程

  • 同组所有人员发射完毕后,由安全员统一指挥进入靶区取箭
  • 取箭时需握住箭杆根部(禁止抓箭头),垂直拔出(禁止晃动或扭转)
  • 遇到难以拔出的箭支,需请教练/安全员处理,禁止蛮力拉扯
  • 结束后,顾客需将所有器材交还教练/安全员,经检查无误后离开发射区
  • 每日闭馆前,需清空所有箭支,检查器材状态并关闭电源

五、应急处置规范

5.1 伤害处理流程

  • 轻微划伤:立即用碘伏消毒,贴创可贴;出血较多时,用止血带(压迫时间≤30分钟)止血并送医
  • 箭伤处理:严禁自行拔出箭支,保持伤口稳定,用无菌纱布覆盖后立即拨打120
  • 记录受伤者信息及事故经过,保存相关证据,配合后续调查
  • 安抚受伤者情绪,必要时联系家属或监护人

5.2 突发事件应对

  • 火灾:立即启动消防预案,组织人员沿疏散通道撤离(低姿前进,用湿毛巾捂口鼻),拨打119并上报主管部门
  • 器材故障:如弓片断裂、弓弦崩断,立即停止所有操作,隔离故障器材,检查是否造成人员受伤
  • 停电情况:启用应急照明,引导人员有序撤离,禁止在黑暗中操作器材
  • 突发疾病:立即停止活动,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,拨打120,同时联系家属

5.3 事故报告制度

  • 发生重伤或死亡事故,需在2小时内上报当地体育行政部门及公安部门
  • 保护事故现场,不得擅自移动或破坏相关证据
  • 撰写事故调查报告,内容包括:时间、地点、经过、原因、处理结果
  • 建立事故档案,保存至少3年,定期分析事故原因,完善预防措施

六、监督与改进机制

6.1 日常检查制度

  • 每日开馆前进行”场地-器材-人员”三位一体检查,填写《安全检查表》(需负责人签字)
  • 每小时进行一次场地巡查,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
  • 每周组织一次安全例会,总结安全情况,提出改进措施
  • 每月对所有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修和维护

6.2 定期审核评估

  • 每季度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评估,出具评估报告
  •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安全认证(参考GB/T 20000.4-2015)
  •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整改计划,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
  • 整改完成率需达100%,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存档

6.3 反馈与改进机制

  • 建立顾客反馈机制(如意见箱、线上评价系统),收集安全相关建议
  • 对反馈的安全隐患,24小时内响应,72小时内提出解决方案
  •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,提高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
  • 持续关注行业安全标准更新,及时调整本馆安全规范